官网首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商家入驻

古琴形象与心境
古筝少年
2020-11-03 09:32
1206次浏览
明代古琴名家杨表正说:凡鼓琴,应“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与神合,灵与道合。”
 
抚琴之时,自由、洒脱的心境与风度是非常必要的。
 
琴是心的表达,是生命与思想的完美体现。弹奏之时,怎能不醒心静气呢?正如古人所说,“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
 

 
值清风寂静之夜,花好月圆,弹奏一曲雅乐,以抒志,以抒情。随着清音,曲中的意境,自然浮现脑海。这是心境的结合。
 
当然,对于弹琴是否心中该有形象的问题,琴家们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说,形象浮于脑海,恰恰是表达了对琴曲意境的体会。而有的说,弹琴要随心而奏,若心中有了形象,则限制了琴者的发挥,所以万不可有形象之说。
 

 
弹奏古琴本身就是创作。琴谱中不标节奏,本就是其高妙的体现。抚琴是随心而转,奏出生命的韵律。随心志与心境的不同,同曲即有多种弹奏方法。所以,不可拘泥于固有的形象,是有道理的。
 
但是,不拘泥于固有的格式,也不等于一定不能有形象之说。抚琴本身就是创作。创作要靠琴者对琴与曲的理解。随着理解而自然境浮于心,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实,弹奏古琴,不一定要有固定不变的形象,也不一定就不能有形象之说,其关键还是在“心境相合”四个字上。
 
灵与道合,心与琴合,正是琴心的意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其目的仅为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中涉及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亦不保证内容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 028-85239825(周一到周日09:00-21:00)

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来微博关注我@凸觅App

@2016~2020 成都凸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30198号-1 蜀公网安备 11010502030901 号
您好,欢迎来到凸觅!
获取验证码
登录
登录代表你已同意凸觅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