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商家入驻

中国画中的“起承转合”
直击书画
2020-02-17 15:44
886次浏览

“起承转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来源于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同时又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古人写作时所使用的行文方法,也是我们所泛指文章写作的手法。同时也是中国绘画的行笔技巧和墨韵的分发手法。

中国画中的“起承转合”
杜艳作品

中国画的韵律产生全在于行笔,画面的刚柔起伏,墨色的自然韵律无不是行笔而生。行笔是大于技术层次的“精神形态”,细讲就是“精神形态”的具象体现。中国画又称写意画,写意实则行笔,就是画家执笔在宣纸上的行走,行走中把自己的思想通过物像呈现。

中国画中的“起承转合”
陈云鹏作品

“起承转合”就是行笔的技术概括。“起”在文章中是“比兴的手法”而在中国画中是第一笔的落笔之处,是行笔时要掌握的力道和要行笔是设定的节奏。中国画的意境深远性,画面的剧情起伏,就如一首绕梁三日的歌,要有着无比美妙的旋律以及歌词。而产生这等因素“起”很重要。

中国画中的“起承转合”
肖大平作品

“承”在文章中的是“起”的延续,从而使得文字情感和叙述上使之饱满。要有意为之地去寻找既能承接“起”,又能启下的元素。主要的是从“起”势中的“他物”入手,寻找与之相关又与商品的特性相关的元素。在中国画中的作用是与之相同的。同时还包含了画家对纸的认识与研究。也是画家在学习绘画时的基本技能的体现。

中国画中的“起承转合”
房全友作品

“转”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从意义上开始转入它式,其基础是跟“承”有情绪逻辑上或事实逻辑方面的关系。而在中国绘画中,却是运笔的能力,是行笔时控制笔的一种“意境”,具象地说就是节奏。这需要对笔的掌控度要达到炉火纯青。可以说是眼随笔走,笔随意行。这里面也延续了“承”,因为笔带墨色的行走是建立在对纸的认识上的,所以“承”所包含的对纸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不然“转”这一步就是虚设。

中国画中的“起承转合”
韦智杰作品

“合”在文章中是,将比兴阶段所运用的载体(他物)与转折时所用本体,作情绪、逻辑、意义上的揭示和升华。这一点中国画也是和其吻合的。“合”也是一幅作品的完结,也就是完整画面的呈现,是“起”“承”“转”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中国画“写意”的“意”的完现。

中国画中的“起承转合”
李佩锦作品

“起承转合”中“起”“承”“转”都是讲述的“写”的重要性,也是 “意”生之前需要达到的绘画素养高度的具象字面意思。“合”是“意生”之源,也是点睛之笔,更是画面的意境以及完整性的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其目的仅为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中涉及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亦不保证内容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 028-85239825(周一到周日09:00-21:00)

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来微博关注我@凸觅App

@2016~2020 成都凸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30198号-1 蜀公网安备 11010502030901 号
您好,欢迎来到凸觅!
获取验证码
登录
登录代表你已同意凸觅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