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商家入驻

为人处世如何拿捏好分寸?读懂国学《菜根谭》自然信手拈来
LF蓝澈夫人
2020-08-11 14:54
1543次浏览

引言

①《菜根谭》原文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牍无节,要使人难见,以杜幸端;居乡,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见,以敦旧好。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则无豪横之名。

②《菜根谭》白话含义

用人要宽厚不能太刻薄,如果太刻薄,那些想为你效力的人会离去。交朋友不能没原则,如果胡乱交友,那么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在风暴雨的恶劣环境中,要站稳自己的脚跟,才不会跌倒;在花莺柳燕的温柔乡,要放眼高处,才不会被眼前的美色冲昏头脑;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要猛然回头,才不会深陷其中。

有品行的人要用谦和与诚恳来调和,才不会留下引起激烈纷争的隐患;功成名就的人要保持谦恭和蔼的美德,这样才不会招人嫉妒。

读书人在做官的时候,与别人的书信往来不可漫无节制,对有所求的人要尽量少见,以避免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有机可乘;退职赋闲的时候,不能过于清高,要态度平和使人容易接近,才能和亲族邻里增进感情。

对于德高望重的人不能不敬畏,因为敬畏他们就不会有放纵轻浮的想法;对于平民百姓也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因为敬畏平民百姓就不会有豪强蛮横的恶名。


深入解读《菜根谭》| 拿捏好“分寸”

科学界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论叫“黄金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是我们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

其实在生活当中,黄金律几乎无处不在:旗帜的长宽,人体上下部的长短,窗子的大小,一天当中气温冷暖的比差,甚至阳光的强弱……

都有一个科学的定律在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

生活中没有了分寸,就好比鱼儿失去了水,它将使我们的人生出现许多磕磕碰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佛祖的塑像,但究竟要塑成什么样子,直到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确定。据说,南朝刘宋宗室子弟曾经铸造了一座铜佛像,准备安置在寺内供人瞻仰祭拜。

当这个一丈六尺高的佛像铸成之后,前来瞻仰的人都觉得佛像怪怪的,不够庄严。大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都认为应该对佛像进行修整。

这项工程执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人提议请知名的隐士戴颙出出主意。戴颙看了之后对众人说:“不是脸太瘦,而是肩膀太肥。”于是,工匠们就照着戴颙的指点,立刻将佛像的肩膀进行消减。

经过一番削削打打之后,佛像的比例最终协调起来,佛像的脸庞也不再显得瘦削,大家都觉得相当满意。这种比例和度,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分寸。比例适合、分寸适度,美感、格调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思想。说到底也是拿捏分寸的问题,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处处渗透着拿捏分寸的火候。

说话的生疏深浅、办事的轻重缓急、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处世的高低姿态,都体现在分寸的把握上。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把握好了做事的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俗话常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这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每个人都想着如何能够出人头地,都想着技压一筹,成为人上之人,所以不免要高调行事,不免要高调做人。可是,越高调反而越容易成为他人攻击的对象,越强势越容易被人排挤。

我们如果拥有过人的能力,拥有高于常人的智慧、地位、财富和名声,这些都是很好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善用这些优势,那么优势最终很可能会成为劣势。

因此,做人还是得掌握分寸,懂得隐匿自己的锋芒。

只有这样,才会让其他人放下防备之心,才能够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生命闪光处,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时;人生得意时,不一定是踏花归来处。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分寸中见分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其目的仅为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中涉及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亦不保证内容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 028-85239825(周一到周日09:00-21:00)

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来微博关注我@凸觅App

@2016~2020 成都凸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30198号-1 蜀公网安备 11010502030901 号
您好,欢迎来到凸觅!
获取验证码
登录
登录代表你已同意凸觅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