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商家入驻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To Me的小觅
2020-07-02 09:55
698次浏览

现在,各种学前教育、课外培训很火,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无数的家长,带着儿子、孙子,向这些机构蜂拥而去,花多少钱都不在乎,还唯恐落后于人。这一切,是什么力量在驱使他们呢?不,也包括我自己(带5岁的孙女学舞蹈、学绘画、学钢琴,还想学语言表达)。这缘于一句口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这是多么大的号召力呀!

这个口号,又缘于一个不争的现实:残酷的竞争。有人算了算,中国的孩子几乎还在娘胎,就身不由己或主动参与了竞争。如看谁最早接受妈妈的胎教,看谁吃的外国奶粉贵,看谁背的英语单词、古典诗词多,看谁买得起学区房、能进名校,看谁学的才艺学科多,看谁的考分高,看谁能进重点大学,看谁能当上公务员,看谁能得到提拔,甚至是看谁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钱有权有势……

在这里,我想“一反潮流”,向各位进入白热化竞争态中的教师、家长进一言,这竞争那竞争,这培训那培训,千万不能数典忘祖,遗忘我们的国学!

那么,许多家长肯定会问:国学要考么?我为何要孩子学这玩艺儿?

那么,请听我细细道来。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国学,是国家之学。

这是顾名思义。一个国家,应该有自己的国学。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以孔子、墨子、荀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子思想为代表的国学,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儒学还被统治集团奉为治国理政之道,也是孩童启蒙成长的必读之书。

然而,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中,在“破四旧”中,国学被当成封资修批得“体无完肤”、荡然无存。这几十年来,实际上是中国传统道德建设的空白期,中国人虽然一直在用革命的价值观、文化观武装自己,却始终未能重建国人的道德良心,反而到了物欲横流、贪贿成风、沉渣泛起、是非颠倒、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地步,许多人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所以,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教育战线的一项新任务,或者说是“补课”。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目前,孔子的很多教诲仍在为我指引方向。我一直在努力从《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处理个人私事,这些伟大的思想都使我获益良多。”

比尔盖茨做慈善,就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向搜狐财经表示:“我们都有一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规则”,这就是孔子的话。比尔盖茨已经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的炉火纯青。他明白了,中国老祖宗的,舍和得的关系。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的道理,所以他做慈善,乐此不疲。事实证明: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当比尔盖茨学了《弟子规》和《孝经》后,就道出了人间真谛: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我最近重复看、不断看的书,孔子的《论语》、《道德经》、佛家的佛经,这三样东西,使我受益最深,因为其实这些是真正人类的智慧。”这是一个成功者、创新者受益终身的国学经典。

国学大师钱穆说,“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据统计,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英文:ConfuciusInstitute),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教育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现在有一种现象:许多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学不懂不学,反而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十分走红、奉若神明,连大洋彼岸的美欧国家也趋之若鹜,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纷纷诞生。这也表明: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国学,是中国文化之基之魂,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不仅能够解读历史,也能够解释现在,还能够指引未来。

我以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主要是不要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因为,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同时,道德又是人最本原的德行,道德决定了人对世界、对人际的最基本的看法和行为取向,如真善美。孩子一进入起跑线,就要先学德讲德守德,否则,偏离了做人的大方向,学的“本事”再多,也可能要误事误人。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

对于孩子们来说,国学之乡学习国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千学万学,必须先学国学,因为国学是学问的学问、是哲学的哲学。学好了国学,才站稳了人生的底线,才备足了底气,才能在起跑线上飞奔。事实证明,学不学国学,大不一样。学好了国学的孩子们底气十足,心理素质很高,目及茫茫人生信心满满,面对千山万水视若等闲,不为高分窃喜,不会挫折伤悲,能正确处理进退留转,能科学看待权位财富,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风光无限。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国学,是儿童之学。

不要以为,国学博大精深、深奥玄乎,少儿学不懂,青年不喜读。事实是,国学为历代少儿量身定制了许多“心灵鸡汤”、“言行指南”、“经典故事”,也即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等名篇。

这些名篇是历代以来,用以教育孩童的通俗读物、必读课本,是正心育德的好教材。还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凿壁偷光”、“曾子杀猪”等育人故事。以及无数朗朗上口、世代传承的好儿歌。比起那些“熊大熊二光头强”儿童动画之类来,主题和内容要健康得多。这些都是我们正心育德的传统文化好教材。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正心育德是决定童蒙整个人生的基础,也是以后上学求知进学的基础。把心端正了,把做人的基本品德树立了,就算走上了正轨,有了一个好的基础。孩子以后无论是求学,还是干事创业、为人处事,就比较平稳顺当了。

从另一面讲,就是防渎、防乱。“渎”,指乱开沟渠、乱开发、乱干扰。如果对静而清的泉水干扰、搅乱,清澈的泉水就被搅混了。对清白、天真的童蒙乱干扰、乱诱导,就把纯贞的童心搅乱了。童心一乱,就难以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启迪了。使孩子难以走上正轨、难以正业,难于管教,就等于把天真、纯朴的孩子耽误了。

用什么内容对儿童正心育德、防渎乱干扰呢?中国古代的蒙养教材《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等对儿童身心健康是有益的,至今没有过时。

《三字经》集中概括了中华文化的基本道德精神,对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天文历史等有基本介绍,言简意赅,确实适合儿童启蒙教育。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弟子规》也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教材,同时也是开启童蒙心灵的金钥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无论你今后地位有多高,金钱有多少,文化有多深,做人的标准却是一样的。

所以从小先学习做人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从小先学习做人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主要是一种精神培养和性情的养成,为他以后继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使他终身受益。现在家庭教育也要“多读古诗文,扎好中国根”。

从“三、百、千”、《弟子规》开始,还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等等篇章深入学习。然后深入《四书》、《老庄》、《古文观止》等精彩篇章,让孩子在记忆黄金期(15岁之前)先背下来再说,使其未来有一个发展的宽广平台,以后自能慢慢“反刍”,一生受用不尽。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现在家庭教育还要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要注意“扎好中国根,学做现代人”。可以中外儿童经典为主。童话、寓言、科普、故事、实用文等广泛涉猎,注意民族性、人文性、工具性与现代性等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造就一代新人。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国学,如何教学?

诱之以“礼”。儿童,是最本真的小人。他们天真、纯洁、可爱,没有杂质、没有伪饰、没有心计。儿童教育,不宜于强制灌输,不宜于生硬威逼。只能顺应儿童天性,诱之以“礼”。

学校要挑选最优秀的年轻教师,从儿童最需要道德养成之处教起。比如,认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比如,坐姿、站像、挺立、弯腰、敬礼、称呼。比如,如何与同年龄小朋友交流、对话、相处。这些都是老师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心对心地传。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授之以“理”。现在的儿童,从小受到动画、电脑、手机的陶冶,聪明得早,听得懂理。所以,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就要循序渐进给他们讲理(国学的“理”)。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一般的作法是,先读书背句,学《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通俗读物,朗诵其精彩章句,让孩子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牢记在心,受益一生。让孩子在记忆黄金期(15岁)之前,先背下来,使其未来有一个发展的宽广平台,以后自能慢慢“反刍”,一生受用不尽,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然,为防止孩子只能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不解其意,教师也要不怕麻烦,逐字逐句,解字释义,让孩子透彻消化。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讲经典国学故事,做到情节精彩、绘声绘色、语言生动、感染力强,让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在“听”中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智慧的滋养,让孩子从小养成知礼仪、行孝道、懂感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示之以“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父母的遗传基因对孩子有直接的毕生的影响以外,父母的教育还是在孩子在母胎中就开始的,也是在孩子模仿性最强的幼小年龄进行的,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范、言传身教给孩子以终身影响。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父母的人生态度、思维方式、文化程度、道德修养、爱好特长、为人处事、言谈举止等,无不使孩子耳濡目染,令其终生受益或受害。家长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越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就越好。所以,开展少儿国学教育,除了教师要打主力之外,还需要孩子的父母都积极参与、主动配合。

例如,一位农村进城的母亲,常带孩子逛超市,总爱顺手牵羊、小偷小摸,时而拿一个果冻,时而污一把瓜子,还自以为得意,出门就丢给五岁的娃儿吃。后来,娃儿也学会了。有一天,母女俩终被超市保安当场拿获,引来多人围观,还放了录像,二人羞愧难当。

有一个犯人临刑前痛苦地说老母幼时惯坏他。老母也悔不当初。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说明育人环境至关重要。家长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越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就越好。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弟子规》,亲子共读,一起进步,共同成长,这是近年来民间创造的“扎好中国根”的形式。这样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才是可以期待的。所以未来的中国将是真正的礼仪之邦,是一个有“天地之心”有“生民之爱”的民族,会真正的“仁者无敌于天下”。

学国学,让孩子在人生少年起跑!

让我们承接文化,开启生命,寻回民族智慧,重植文化之根吧!“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应当是全民族的共同追求!也是所有中国父母、子女的共同追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要世代传承,民族才兴旺发达。我们要肩负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传承国学,为培养民族未来,而重植文化之根。是以,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其目的仅为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中涉及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亦不保证内容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 028-85239825(周一到周日09:00-21:00)

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来微博关注我@凸觅App

@2016~2020 成都凸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30198号-1 蜀公网安备 11010502030901 号
您好,欢迎来到凸觅!
获取验证码
登录
登录代表你已同意凸觅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