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商家入驻

书法作品会流露你的秘密
洋葱话文化
2020-07-24 10:56
396次浏览

有书法理论研究者说书法是“造型艺术”,有道理。先看一下“造型艺术”概念,度娘百科说:

造型艺术(plasticarts) 艺术形态之一。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料、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所创造的可视、静态的空间形象,来反应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版画,工艺美术,篆刻,艺术设计等。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在德语中造型(bilden)原义谓“模写”(abbilden)或“制作似像”(eild machen)。在新中国建国后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


书法是符合这个定义的。书法是一门艺术,写书法有必须的材料介质,文房四宝中的笔、墨、纸是必具备的,否则不称其为书法艺术,当然墨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具有水性的物质,可以是朱砂液,无论如何是用软体毛笔写书的汉字。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的:

“书为形学。”

可以理解为书法即造型艺术。我们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结体和造型。

结体将字形看作点画的组合形式,是相对独立的整体,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因此,结体方法是客观的,人人不同,但都能表现出汉字结体固有的形式,具体这种形式美不美是另外一回事。

造型,就是通过各种对比关系,如疏密、正侧、收放、外抱与内抱等,对结体作各种变形处理。这种处理虽然受客观字形及结体方法的影响,但主要受制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造型方法是主观的,表现的是人文精神。书法书写过程看作是一个造型过程,从初学书法临摹他人,到成熟的书法家达到自由结体,并走向书法美的历程,就是从结体到造型,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成熟的书法家不容易。

实践证明,书法造型有四个方面:字、形、势、幅式。


汉字首先从一点一画开始,不同的汉字形体各不相同,有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宽窄、肥瘦等。王测《论书剩语》说:“作字不须预立间架,长短大小,字各有体。因与体势之自然以为消息,所以能尽万物之情状,而与天地之化相肖,有意整齐,有意变化,皆一死法。”


形指上下左右的空间关系,汉字造型表现在正侧、疏密、长短、方圆、小阔窄、参差、伸缩、开合、向背等各种对比,这就是所谓西方人说的“美是对立的和谐”。作品的对比关系越丰富就越耐看,对比反差越大视觉效果就越强烈,根据上下左右字的形体特征来寻求对比关系,是造型变化的重要原则。


书法创作是一个连续运动,所有的点画结体都是连续运动的结果,古人非常重视这种运动,称之为势。蔡邕《九势》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桕映带,无使势背。”王铎说:“临写之时,神气挥洒而出,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宋四家之米芾因为得势,才避免了集古字的摆布和拼凑。书法创作根据书写之势,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

幅式


宋以前书法主要是手帖、手卷形式,宋开始有了竖幅的轴,庙堂匾额书法等形式,对书法的造型产生影响。


如汉简书法,幅式狭长,感觉上左右两边的挤压力很大。如果结体造型也处理成狭长的,会强化两边的挤压力,感觉很局促。因此汉简书法的结体不得不强调横势,写成扁形,而且拉开字距,营造出横式的字距留白,以横向的字形与狭长的幅式构成达到一种视觉平衡。篆书,字形颀长,而同时期的简书却根据幅式要求,改变为扁形。可见古人虽然没有说过结体因幅式而变形的理论,但是在实践创作中,凭直觉把握了这种形式美的规律。明代倪后瞻的《倪氏杂著笔法》说:“匾额横字书稍宜瘦长,不宜扁阔。”扁额为横幅,字形宜长,道理与简书宜扁完全相同。


结体造型因幅式而变,这个原则非常重要,根据这个原则举一反三的话,写对联应当字形方扁一些,字距开阔一些,使横向的结体造型和字距留白与幅式相摩相激,形成有张力的整体章法。写竖式条幅,结体不宜纵长,章法不宜过于上下连绵,而应当以横势为主,字距大一些为好。


写横幅,结体宜取纵势,字与字的连接紧凑一些,尽量上下连贯,而且行距疏朗一些,以强化纵形留白。如果写斗方,因为四条边线的长度相等,横向和纵向上的张力相互抵消为零,所以感觉上均衡稳定,比较呆板。幅式的不同,汉字造型就要响应变化,均衡稳定的幅式内注入不均衡和不稳定因素,通过对比和对抗,使它生动活泼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其目的仅为更好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文中涉及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认同其观点,亦不保证内容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 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 028-85239825(周一到周日09:00-21:00)

扫码下载App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来微博关注我@凸觅App

@2016~2020 成都凸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30198号-1 蜀公网安备 11010502030901 号
您好,欢迎来到凸觅!
获取验证码
登录
登录代表你已同意凸觅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