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中,小觅最喜欢的两位诗人就是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人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小觅已经分享过几首苏轼的诗词。
今天小觅分享的这首《破阵子》,突破了宋词以往的格局,勇于创新,读之令人眼前一亮,荡气回肠。
今日小觅分享:
破阵子—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注释】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的卢(dí lú):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辛弃疾父亲早亡,自幼便与祖父辛赞生活在敌占区。辛赞在山东等地被金兵占领时,没能南渡入宋,只得在这敌占区被委任伪职。
但辛赞的爱国之心从未停止,他经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告诉辛弃疾身为大宋有志男儿,应当收复失地,报效祖国。
后来,辛赞离世,辛弃疾带领两千人,在金兵占领区起义。而后又加入了由耿介所领导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相当于秘书长)”。
公元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朝廷联络。回军途中,获知叛军首领耿介已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因群龙无首,被金兵击溃。
而此时的叛徒张安国,正在金兵大营领赏。众将士闻听此事,皆不知如何是好。正犹豫间,胆识过人的辛弃疾便决定对金兵大营发起突袭。
辛弃疾认为此时的的金兵正因打了胜仗的缘故,放松了警惕,众人正好可以突袭大营,杀掉叛徒张安国,以报耿介之仇,且又不负朝廷所托。
是夜,辛弃疾率五十人突袭金兵五万大营,杀了叛徒张安国后,又风驰电掣地全身而退,成功地创造了以五十人对万人的战场神话。
这才是真正地勇士,真正地战士,真正地英雄。而也只有有着这样豪情壮志的辛弃疾,才能写出这首跌宕起伏,直击灵魂的《破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