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因为它精湛短小,赢得了古今诗词爱好者的喜爱。尤其是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更是把七言绝句推向更新的发展高度,成为了唐诗中的精华。在唐以后,由于声韵格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逐步趋向完善。所以,现代的我们如果想作七绝诗,原则上就必须按照严格的格式和规则来写。
个人认为,只有熟练掌握七绝的四个标准格式,才能快速学会作七绝诗。下面,古典君整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并加以例诗说明,简作剖析,希望对初学诗词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有所帮助。本人才疏学浅,有不妥之处,还望多多指教。——皛玊题记
七绝的四个标准格式,首先是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它的韵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从宽处理,本格式的首句、第三句、第四句中的首字,第三字可不拘平仄,次句首字可不拘平仄。
例如,《立春偶成》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这是一首平起仄收两韵诗,韵脚是知、差,为上平四支韵。作者张栻,宋代四川绵竹人,曾主管岳麓书院,从学者数千人,为一代学宗,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古代用十二音律类比十二个月。其中,春夏六个月为阳,称为律。秋冬六个月为阴,称为吕。律回岁晚,指旧年将尽,新律又开始了。生意,在此指生机勃勃的气息。参差,本义长短不齐,此指水面波浪叠叠,涟漪片片。
这首诗写立春时的感触,清新明畅,自然连贯。表达了诗人对春意的欣喜,对春天的喜爱。诗人抓住了立春时冰霜渐少的特征,并进一步设想,春到人间草木先知。然后笔锋一转,写满池春水片片涟漪,这种表达效果让人猛然觉得春天似乎己经遍布了人间。
七绝的四个标准格式,其次是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它的韵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同样按照从宽原则,本格式首句,第三句,第四句笫一字,第三字可不拘平仄,次句笫一字不拘平仄。首句入韵这格式比较常见些。
例如,《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诗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这是一首平起平收七言绝句三韵诗。韵脚分别是春、匀、人,为上平十一真韵。杨巨源,唐代山西永济人,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诗人交好。其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
绿柳,指柳树嫩枝。半未匀,指柳芽才发,有点鹅黄,有点嫩绿。匀,是指均匀,对等。上林,即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此处指花园。俱是为都是、全是之意。
此诗写长安城东早春的迷人景观,并表达了诗人的独特的见解,颇有哲理,耐人寻味。本诗富有深刻的内涵。一种理解为培养人才要趁早发现及时扶持,等到人才已经声名显赫,再举荐意义就不大。还有人理解为诗词创作要善于发现新东西,写出新意,不能人云亦云,从众跟风。个人理解为,做任何事情要趁早,要有创新。
七绝的四个标准格式,第三是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其韵律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同样根据从宽法则,本格式首句、次句、第三句的首字与第三字可不拘平仄。第四句首字不拘平仄。不过,在唐宋诗中,这种格式的七言绝句比较少见。
例如,《冬景》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一首仄起仄收,二韵七言绝句。韵脚分别是枝、时。押上平四支韵。关于苏老,古典君就不介绍了。不知道苏老,还谈什么诗词啊!
本诗是诗人写给他的好友两浙兵马都监刘景文的。当时,刘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苏轼写此诗勉励朋友,也含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自勉之意。前二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工整畅达,是很好的流水对。后二句,前句提顿,后句回答,连贯流畅。且都在前二句的基础上生发,诗意更进一层,也使得整首诗融合成一个整体。
七绝的四个标准格式,最后是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其韵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同样根据从宽规则,本格式首句、末句首字可不拘平仄。次句、第三句首字,第三字可不拘平仄。
例如,《落花》南宋/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这是一首仄起平收,三韵七言绝句。韵脚分别是开、催、苔,押上平十灰韵。朱淑真,南宋女诗人。作画,音律,诗词都极其出色,是位难得的才女。
连理枝是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旧时表示吉祥,后用来象征爱情。青帝是传说中掌管春天的神,又称东君、东皇。
这首诗是作者结合自身,宣扬爱情的诗作。起笔就以连理枝上花朵被风雨摧残作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生活恒久的期盼。在妇女被禁锢的封建社会里,诗人所追求的志趣相投,心心相映的爱情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她的婚姻是很不幸,最终抑郁而亡。大部分作品被其父母烧坏,所存世的只是一些劫后余篇。
综上,只要熟练掌握七绝的四个标准格式,平时多读多练,就一定能快速学会作七绝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