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宋词流派中,通常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自不必多言,婉约派中小觅已分享过其中两位代表人物柳永和周邦彦的诗词。
但说到婉约派,又怎能不说说其代表人物之一的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呢?
诗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以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
今日小觅分享: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秦观,字少游,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三人,是苏轼众弟子中,最为欣赏和重视的,苏轼还推崇赞誉他们为“苏门四学士”。
秦观自幼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他虽学习刻苦,但大多时候他只能借书来读,这也养成了他后来过目成诵的惊人记忆力。
后来他屡试不第,开始慢慢意识到一个好的“朋友圈”的重要性!这日,已是大学士的苏轼即将经过扬州。
秦观在知晓此事后,为展示才能和自荐,便特意将苏轼路经之处的一处墙壁上,写了一首不论是书法、笔锋还是诗风,都与苏轼十分相似的诗。
苏轼看到时,果真甚为惊讶,竟一时想不起是不是自己所写。后来他到达好友孙觉的家中时,孙觉特意拿出了一本文集与苏轼鉴赏。
苏轼一看这本文集,便发现了其中的书法与诗风与墙壁上的一模一样,因此对这本文集的作者十分赞赏。这本文集当然就是秦观的。
这时的秦观才26岁,通过策划了这个精彩的自我销售方案,得到了苏轼的赞赏和喜爱。最后在苏轼的劝勉和帮助下,高中进士,成功踏上仕途。
当然,如此年纪的秦观,已能将宋四大家之首的苏轼的诗风和书法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也难怪会写出这句流传千古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