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四大名楼分别是:鹳雀楼、黄鹤楼、滕王阁和岳阳楼。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我们知道鹳雀楼的高大雄伟;
从崔颢的《黄鹤楼》中我们了解到李白与黄鹤楼之间的故事,以及李白为此较劲所写的《登金陵凤凰台》;但这些登楼诗,都不及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今日小觅分享: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字: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大历三年冬,57岁的杜甫登上岳阳楼,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登岳阳楼》。
杜甫一生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先后辗转多地,最后于乾元二年,弃官入川,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
杜甫草堂就是杜甫在蜀中安定时的居所,但好景不长,一直庇护着杜甫的好友严武去世,杜甫再次过上流离失所的生活,一路漂泊,无依无靠。
终于在大历元年,杜甫得以在夔(kuí)州暂时居住。但在听闻剑外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后,归乡心切的杜甫写下《闻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后,立马带上家人,踏上回乡之路。
于是年过半百、疾病缠身的杜甫,一路乘船出行,在途中经过岳阳楼,杜甫登高远眺,感叹命运,写下了《登岳阳楼》。
但不幸的是,途经之处有一地方发生战乱,使得杜甫无法返乡,只得无奈前往郴(chēn)州投奔舅父。
可惜,意外的到来使得杜甫永远地停了下来。在前往郴州的路途中,杜甫乘船经过耒(lěi)阳,恰遇江水暴涨,杜甫一家被困于孤舟之中。
在度过了五天五夜的没有食物,没有遮挡之物的日子,饱经病痛折磨的“诗圣”杜甫,在风雨交加中,饥寒交迫的杜甫与世长辞,享年59岁。